今日重要知识点
第七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1)
第七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
考点1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范围
女性:(3.5~5.0)×1012/L
男性:(4.0~5.5)×1012/L
儿童:(4.2~5.2)×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考点2红细胞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
(2)相对性增多:频繁呕吐、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大量失水)。
(3)绝对性增多: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
(4)红细胞减少:营养不良、贫血、骨髓功能低下、急慢性失血、疾病导致继发贫血。
考点3血红蛋白计数正常参考范围
(1)女性:110~150g/L
(2)男性:120~160g/L
(3)新生儿:170~200g/L
考点4白细胞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2)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3)新生儿:(15.0~20.0)×109/L
(4)6个月~2岁婴幼儿:(11.0~12.0)×109/L
考点5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6(1%~6%)
(3)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4)儿童0.005~0.05(0.5%~5%)
(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6)淋巴细胞0.20~0.40(20%~40%)
(7)单核细胞0.03~0.08(3%~8%)
考点6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①急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②中毒;③急性大出血;④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⑤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
(2)中性粒细胞减少:①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及流行性感冒;②物理化学损害;③血液病;④过敏性休克、重度恶病质;⑤脾功能亢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考点7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过敏、寄生虫。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大创伤、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考点8嗜碱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液病、创伤及中毒、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疾病速发型过敏反应、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考点9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增多:传染病、血液病、移植排斥反应。
(2)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于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
考点10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考点11血小板计数正常值参考范围
(100~300)×109/L。
考点12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
(1)血小板数减低:造血功能损害,新生儿风疹,母亲服用噻嗪类利尿剂导致婴儿血小板减少等,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变态反应,体外循环及脾功能亢进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脾肿大,药物中毒或过敏。
(2)血小板数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肿瘤早期等。
考点13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正常值参考范围
(1)男性:0~15mm/1h
(2)女性:0~20mm/1h
考点14红细胞沉降率意义
(1)生理性增快: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
(2)病理性增快:炎症、高球蛋白血症、组织损伤级坏死、恶性肿瘤、高胆固醇血症、贫血。
考点15粪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1)稀糊状或水样粪便(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
(2)黏液便由肠道受刺激分泌黏液过多所致,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3)脓血便(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4)胨状便:主要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
(6)乳凝块便: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的表现,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7)鲜血便:主要见于痔疮、肛裂、息肉等下消化道出血等。
(8)柏油便:粪便黑色有光泽,为上消化道出血(50ml)后,红细胞被消化液消化所致,如粪便隐血强阳性,可确定为上消化道出血等。
(9)白陶土便:由于胆汁减少或缺乏,使粪胆素减少或缺乏,见于各种病因的阻塞性黄疸。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考点16粪隐血
一般情况下,粪便中无可见红细胞,结果通常为阴性。
考点17粪隐血可见于
(1)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
(2)消化道肿瘤。
(3)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等。
考点18粪胆原的临床意义
(1)粪胆原减少:阻塞性黄疸。
(2)粪胆原增加:溶血性黄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考点19粪便的显微镜检查
主要对有形细胞、原虫、真菌、寄生虫卵进行观察,以便了解整个消化道及器官的功能或病理状态。
考点20粪便的显微镜检查的参考范围
①红细胞:无;②白细胞:无或偶见;③上皮细胞:偶见;④细菌:正常菌群;⑤真菌:少量;⑥寄生虫卵:无致病性虫卵。
考点21粪便的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和肠道反应性疾病)。
(2)红细胞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
(3)吞噬细胞增多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可与脓细胞同时出现)。
(4)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真菌的二重感染。
考点22尿液酸碱度
尿液的酸碱度检查结果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正常的尿液呈中性或弱酸性):晨尿pH5.5~6.5,随机尿pH4.5~8.0。
考点23尿液酸碱度检查的临床意义
(1)尿酸碱度增高:代谢性或呼吸性碱中毒、高钾血症、感染性膀胱炎、长期呕吐、草酸盐和磷酸盐结石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碱性药物(碳酸氢钠、乳酸钠、氨丁三醇)。
(2)尿酸碱度降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尿酸盐和胱氨酸结石、尿路结核、肾炎、失钾性的代谢性碱中毒、严重腹泻及饥饿状态;应用酸性药物(维生素C、氯化铵)。
考点24尿比重正常值参考范围
(1)成人晨尿:1.015~1.025
(2)成人随机尿:1.003~1.030(一般为1.010~1.025)
(3)新生儿:1.002~1.004
考点25尿比重的临床意义
(1)尿比重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糖尿病、蛋白尿、脱水、高热、休克、腹水、周围循环衰竭、泌尿系统梗阻、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
(2)尿比重降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损害性疾病、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结缔组织病、尿崩症、蛋白质营养不良、恶性高血压、低钙血症,以及肾小管功能异常等。
考点26尿蛋白
(1)尿液蛋白质定性试验:阴性。
(2)尿液蛋白质定量试验:100mg/L或150mg/24h。
考点27尿液蛋白质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功能性蛋白尿):由剧烈运动、发热、严寒、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或妊娠期妇女也会有轻微蛋白尿。
(2)病理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真菌药、抗精神病药等药物。
考点28尿隐血正常人尿液中不能测出
尿隐血的临床意义:
(1)尿血红蛋白阳性:①创伤心瓣膜手术、严重烧伤、剧烈运动、肌肉和血管组织严重损伤等;②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引起血尿的疾病如肾炎、肾结石、肿瘤、感染、疟疾、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等;③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尿毒症、肾皮质坏死;④应用阿司匹林、磺胺药、伯氨喹、硝基呋喃类、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吲哚美辛、秋水仙碱、吡罗昔康等。
(2)肌红蛋白阳性:①创伤挤压综合征、电击伤、烧伤、手术创伤及痉挛;②原发性肌肉疾病如肌肉萎缩、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③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心肌梗死、动脉阻塞;④代谢性疾病如肌糖原累积病、糖尿病酸中毒;⑤酒精、药物(两性霉素β、海洛因、巴比妥类)中毒。
考点29尿沉渣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女性白带混入尿液时,也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另由药品所致的过敏反应,尿中会出现多量嗜酸性粒细胞。
考点30尿沉渣管型正常参考区间
镜检法:0或偶见(0~1/HPF透明管型)。
考点31尿沉渣管型临床意义
(1)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还可见红细胞管型。
(2)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偶见脂肪管型、蜡样管型和宽大管型。
(3)肾病综合征常见有脂肪管型,容易见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有透明管型。
(4)急性肾盂肾炎少见有白细胞管型,偶见有颗粒管型。
(5)慢性肾盂肾炎可见较多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
考点32尿沉渣结晶
少量的磷酸盐、尿酸盐、草酸盐等结晶。
考点33尿沉渣结晶异常见于
(1)大量磷酸盐结晶常见于pH碱性的感染尿液。
(2)大量的尿酸和尿酸盐结晶提示核蛋白更新增加,特别是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化疗期间。
(3)尿酸盐结晶常见于痛风。
(4)大量的草酸盐结晶提示严重的慢性肾病,或乙二醇、甲氧氟烷中毒。
(5)胱氨酸结晶可见于胱氨酸尿的患者,某些遗传病、肝豆状核变性可伴随有胱氨酸结石。
(6)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常见于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尿液中。
(7)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急性肝萎缩、肝癌、肝硬化、磷中毒等患者的尿液中。
(8)脂肪醇结晶见于膀胱尿潴留、下肢麻痹、慢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尿液中。
(9)服用磺胺药(出现尿磺胺结晶)、氨苄西林、巯嘌呤、扑米酮等药,可出现结晶尿。
考点34尿葡萄糖(GLU)的临床意义
(1)血糖增高性糖尿:内分泌疾病、心肌梗死、肥胖、肝脏疾病、糖原累积症、胰腺炎、肿瘤、膀胱囊性纤维化。
(2)血糖正常性糖尿:肾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等。
考点35尿酮体(KET)
当糖供应不足和组织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降低时,脂肪氧化加强。如酮体产生的速度大于组织利用的速度,则血液中酮体增加出现酮血症。
考点36尿酮体增高多见于
糖尿病酮尿;非糖尿病酮尿(饥饿、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
考点37尿胆红素
尿胆红素的检出是显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指标,在诊断和预后上有重要意义。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①肝细胞性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②阻塞性黄疸如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手术创伤所致的胆管狭窄等。
考点38尿肌酐值的正常范围
(1)男性:7.1~17.7mmol/24h尿
(2)女性:5.3~15.9mmol/24h尿
(3)儿童:71~195μmolg-1/24h尿
(4)婴儿:88~177μmolg-1/24h尿
考点39尿肌酐的临床意义
(1)尿肌酐病理性增加:①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②消耗性疾病(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等)。(2)尿肌酐病理性减少:①疾病(严重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贫血、瘫痪、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失代偿期、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硬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②碱中毒、重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等。
下期精彩预告: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七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解读(2)。小杰君与您不见不散!
药师考前压轴密卷通关必做
药一
#致努力复习的你...
药综
#致努力复习的你...
药二
#致努力复习的你...
法规
#致努力复习的你...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购买考前压轴密卷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