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性肾炎属于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病症,以月龄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机制和药粉、药物等过敏,或是病毒、细菌等感染因素相关,主要临床表现以微量血尿或轻微蛋白尿,蛋白尿达到肾病范围为主。患儿因受年龄影响,机体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提高了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
研究指出,紫癜性肾炎患儿机体伴有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健康。泼尼松等激素类药物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药物,但常规单一应用效果不理想,长期应用甚至还会对患儿生长发育带来影响。吗替麦考酚酯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其能阻断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抗炎效果,防止损害患者肾组织。本研究旨在探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研究方法
选医院年1月—年1月收治的紫癜性肾炎患儿72例,以数字单双号形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环磷酰胺冲剂治疗,研究组予以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所有患儿均持续用药治疗6个月。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主要症状(蛋白尿、血尿、关节痛)消失时间,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讨论
紫癜性肾炎是指以坏死性血小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过敏性紫癜(HSP)所致的肾受损,一般多发于HSP后三个月内。其是以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要病理,患病后易引发蛋白尿、关节痛、皮疹、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还易诱发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症状发生。紫癜性肾炎患儿病情具有迁延性,针对此疾病,如果临床救治不及时则易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有研究证实,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有5%~15%患儿5年病情会演变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健康。有学者指出,通过对例成年紫癜性肾炎患者予以14.8年随访观察发现,紫癜性肾炎的预后和肾小球硬化和尿蛋白水平、早期肾功能受损程度和肾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学分级相关。
目前,临床对于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的治疗缺乏规范方案。有研究表明,通过Meta分析10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只有短程激素疗法能改善患儿肾脏预后。在既往的治疗中,临床多应用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泼尼松等,虽然此药物的应用能降低尿蛋白排泄量,对患者自身免疫应答具有较好抑制作用,但激素长期或大量应用易使小儿生长发育受影响,甚至还会引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如出血性膀胱炎和肝功能受损、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甚至还会继发恶性肿瘤。
吗替麦考酚酯属于免疫抑制剂,最初在临床中应用的目的是预防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此药物对于IgA肾病方面的治疗也能取得一定疗效。在抵达肝细胞与肠壁内吗替麦考酚酯的有效成分会出现脱脂情况,进而形成麦考酚酸(MPA),而MPA对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有可逆性、非竞争性的抑制作用,从而有效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的经典合成途径,从而抑制DNA合成,最终实现选择性抑制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增殖。而且,吗替麦考酚酯能有效抑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合成,能起到较好的抗炎效果,并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改善肾组织与血管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改变肾脏血管炎性状态。除此之外,吗替麦考酚酯不会影响肝脏细胞与骨髓细胞,所以能防止环磷酰胺等其他免疫抑制剂因长期应用而出现肝受损和骨髓抑制反应,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紫癜性肾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病情,提高疗效。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SF-36各评分高于对照组,蛋白尿、血尿、关节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吗替麦考酚酯的实施有助于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吗替麦考酚酯的应用有较高安全性。
研究表明,吗替麦考酚酯与糖皮质激素共同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刘永等等研究说明,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实施泼尼松治疗的同时加用吗替麦考酚酯,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临床症状快速改善。以上进一步说明吗替麦考酚酯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减少用药后副反应发生,对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肾功能和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章来源:史艳朋.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14(21):-.
*本文仅以分享为目的,供医药相关人士交流学习,文章观点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摄图网
免E学苑,您的互联网学术交流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