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干燥综合征首先要从大家熟知的白细胞说起。白细胞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其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白细胞是淋巴细胞,人体内有很多种淋巴细胞,不同种类的淋巴细胞可以识别发现不同种类的外来病原体,当外来病原体入侵时,与之对应的淋巴细胞就会站出来攻击他,最终清除病原体。有一种淋巴细胞不识别外来病原体,只识别并攻击自身细胞或分子,正常情况下这种淋巴细胞在身体内会被清除或者失去活性,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并开始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或分子(这次情况称为“自身免疫反应“),而自身细胞或分子是不可能被清除的,这些淋巴细胞就会持续不断的攻击自身细胞或分子,造成正常人体细胞被破坏和组织器官受损进而引发疾病,称“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分为针对某一特定器官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针对多种器官和组织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当上述“自身免疫反应”发生在外分泌腺,比如唾液腺,就会造成腺体功能严重损害,导致液体分泌减少。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增殖和进行性外分泌腺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干燥综合征又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后者指与其他诊断明确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存的干燥综合征。2引起干燥综合征的原因是什么?上一章节介绍了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但是人们对于启动自身免疫病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感染、遗传、内分泌等多因素参与了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和延续。
3干燥综合征通常会有哪些症状?(此部分内容出自中华内科杂志年4月第59卷第4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疗规范)
pSS多隐匿起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部分患者仅有口眼干的局部症状,就诊于口腔科、眼科,而部分患者则以重要脏器损害为首发症状。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干燥、疲乏和疼痛等表现。
1.局部表现
a.口干:因唾液分泌减少、唾液黏蛋白缺少所致。患者频繁饮水,进干食时常需水送服,严重者可出现进食困难、牙齿片状脱落及多发龋齿。患者可出现唾液腺肿大,反复发作,不伴发热。若腺体持续性增大,呈结节感,需警惕发生恶性病变。
b.眼干:因泪腺分泌功能低下所致。患者眼部干涩、磨砂感和充血,严重者可出现干燥性角结膜炎、角膜上皮糜烂、角膜新生血管化和溃疡形成,甚至角膜穿孔、失明。
2.系统表现
约1/3的患者可出现系统损害,少数患者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a.皮肤:pSS有皮肤干燥、雷诺现象及皮肤血管炎。后者以双下肢紫癜最常见。其他有荨麻疹样皮肤损害、红斑结节等。
b.关节肌肉:约50%的pSS可出现关节痛症状,呈慢性、复发性,累及手关节多见,仅10%的患者出现关节炎,而侵蚀性关节炎罕见。出现肌痛、肌无力症状时需鉴别是否合并纤维肌痛综合征、激素相关性肌病、继发肾小管酸中毒导致的低钾血症或其他并发疾病。血清肌酸激酶、血钾和肌电图、肌肉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pSS相关肌病的确诊及鉴别。
c.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受累主要因气道干燥、肺间质病变、毛细支气管炎、肺大疱和支气管扩张。罕见表现是淀粉样变、假性淋巴瘤、肺动脉高压与胸膜病变。以肺间质病变最多见,病理类型各异,有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和机化性肺炎(OP),上述类型在胸部高分辨CT上呈现不同特征。间质性肺病变是pSS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d.消化系统:pSS患者常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部分表现喉气管刺激症状,与唾液流量减少,不能自然缓冲反流的酸性胃内容物有关。此外,非甾类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导致患者发生胃炎和消化性溃疡。25%的患者有肝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甚至黄疸,部分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pSS可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其病理机制类似于唾液腺受累,主因淋巴细胞浸润导致胰腺腺泡萎缩、胰管狭窄等慢性胰腺炎改变。
e.肾脏:pSS患者最常见的肾脏损害为肾小管间质性病变,肾间质病变者临床可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肾性尿崩、范可尼综合征、肾钙化/结石等,部分患者因低钾血症而出现周期性麻痹就诊。少数患者发生肾小球肾炎及间质性膀胱炎。有条件建议行肾脏穿刺以明确病变性质及活动程度。
f.神经系统:pSS累及神经系统表现多样,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受累。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10%~20%),多呈对称性周围感觉神经病变,常见于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的患者,运动神经受累亦可合并出现。自主神经综合征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Adie瞳孔、无汗、心动过速、胃肠功能紊乱等。小纤维神经病常导致感觉异常如烧灼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少见,常表现为脑白质病变、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或横贯性脊髓炎。
g.血液系统:可出现血细胞减少,其中白细胞轻度减少最常见。血小板减少往往是风湿科医生的治疗难点,部分患者顽固、易复发、难控制。淋巴瘤的风险较健康人群高数倍,最常见的是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LT)。
h.冷球蛋白血症:表现为冷球蛋白相关血管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B细胞长期活化相关,发生淋巴瘤的风险增高,预后欠佳。其类型通常为同时存在Ⅱ型、Ⅲ型冷球蛋白的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
i.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伴随pSS存在,包括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低减症表现,血中可检出针对甲状腺抗原的自身抗体,包括甲状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或促甲状腺受体抗体等。
未完待续,敬请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