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指慢性肾衰的终末期,是指肾脏功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性减退,甚至丧失该有的净化血液和解毒功能,一旦被确诊尿毒症,除了血液透析外,只有换肾。
而尿毒症的发病往往很隐匿,一旦出现明显信号时,已是晚期,因此,防治尿毒症就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小刘今年29岁,是一位机械厂的一线工人,最近半年来,小刘一直感觉身体疲乏,有时晨起还有点浮肿,但粗心的小刘以为,这是因为自己总倒夜班累的,并没把这些身体异常当回事。
直到不久前,小刘出现了排尿困难的表现,甚至连续两天没有尿一滴尿,憋的脸色都不好了,医院。
医生一检查,发现小刘已经是尿毒症晚期了。小刘得知病情,一下子瘫坐在地!大哭说:自己还不到30岁,还没有结婚呢,也没钱换肾,以后漫长的几十年,恐怕只有靠透析活着了。
粗大的透析针头扎进小刘的手臂,小刘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不只是因为疼痛,小刘更是悔恨,自己咋没早点发现病症,也许就不至于拖到现在这个结果。
可是,此前小刘一直不痛不痒的,谁能想到会得这样的病呢?
医生在为小刘惋惜的同时,也表示,尿毒症早期确实不痛不痒,比较不易察觉,但尿毒症是肾脏病,肾是泌尿系统的主宰,所以,我们其实是可以通过观察排尿来及早发现病症的。
排尿有4个变化,不能再拖
1、尿量变少
在不憋尿、没有疾病等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大约在ml-ml左右,次数为4-6次,晚上0-2次。若肾脏出问题的人,会出现尿量减少的情况。
2、排尿不通畅
当肾脏出现堵塞,功能紊乱是,就会表现出尿痛,尿无力,或是尿不尽的症状。
肾脏作为泌尿系统中主要的“角色”,一旦损伤,就会影响身体排尿功能。
3、尿有泡沫
持续出现蛋白尿,说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已经大大下降。当肾小球的滤过率低于正常值,出现大量蛋白尿后,就会很快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4、小便变色
正常的尿液颜色一般是淡黄色的,当尿液颜色频繁出现异常,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淡红色、洗肉水色甚至酱油色尿液,则可能是血尿的征兆,预示肾功能障碍和肾血管病变。
养肾,以下五件事要做到
一、多水、少盐
中医讲:“肾主水”,多喝水可以促进肾脏排毒,减少废物蓄积,平时也可以多喝点养生茶水,功效更佳。
1、谷谷丁番麦须茶
配方:取番麦须、谷谷丁、玉竹、玫瑰花,四者混合制成,代茶饮即可。
番麦须,即玉米须,入肾、膀胱经,具有利尿、利胆、降糖、降压等作用,常用于慢性肾炎的治疗,能利尿、改善肾功能、减轻或消退浮肿等。有利于改善慢性肾炎,促进肾脏排毒;
谷谷丁药食两用,素有“尿床草”的美誉,可见谷谷丁利尿功效强大,可以促进肾脏排毒,还具有排出肾脏微小结石的能力,帮助缓解肾脏压力;
玉竹起滋补作用,可提高肾虚患者的免疫力。玫瑰即可以中和茶中的寒性,还能疏肝解郁。
四者搭配,对预防肾炎、肾结石很有益处!
二、吃“黑”养肾
中医认为,黑色独入肾经。
经常食用黑色的食物,能够强肾健身,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并且抵抗衰老。
所以,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通过补充黑色食物,来达到养肾养生的目的。
食物来源:黑米、黑芝麻、黑豆、桑葚等。
三、适量运动
常言“生命在于运动”,透析者必须改变那种精神不振、不思饮食,对生活无信心的悲观状态,改变“卧而不立、立而不走”的不良习惯。
预防肾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多种,散步、长跑、跳舞、登山、太极拳等,皆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细菌病毒后免疫反应性损害的发生。
四、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五、控制欲望
夫妻二人都健康,建议,适度的进行性生活,利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养肾。
而“纵欲”会伤肾精,导致肾虚。中医讲“夫精者,生之本也”。
此外,不要饮酒后,进行夫妻生活,虽然有“助性”作用,但会降低生活的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