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个时候突然心生一计,大声说到“前面有一片梅林,梅子多且酸甜可口,到了就可以解渴了。”士兵们在听了这话以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行军的脚步也加快了很多,不久就遇到了水源。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在这段描述里面起到大作用的梅子,也就是乌梅。为什么说听到它的名字就能让人流口水呢?这是因为乌梅的酸味能够刺激口中唾液的分泌,从而达到生津止渴的作用,这也是“望梅止渴”这个成语的由来。乌梅,是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接近成熟果实,有梅实、黑梅、熏梅的别称。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效果。除了这些以外,乌梅还有止咳止血的效果,特别是一些肺虚久咳少痰或者是干咳无痰等症状,《本草求原》里面对于乌梅止血有这样的描述“可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品汇精要》里面也曾经提到过乌梅,虽然吃起来味道比较酸,但是却令人回味无穷。“梅,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甚清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以盐淹暴干者为白梅也”。从古到今,乌梅在经过多方面试验后,得出了其药用功效也非常显著。止血、止咳、生津、敛肺等,但是乌梅不仅有这些功效,其在安蛔止痛方面也有着相当不错的水平。《本草求真》里面就有记载“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涩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另外《伤寒论》里面也有提到过调治因蛔虫病导致腹痛等症状的药方,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上面陈述的十味药材,捣碎后用细筛子筛选出细粉末,合治之,用苦酒腌渍乌梅一晚上,除去里面的核,然后蒸之五斗米下,等到米饭煮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放置到药臼里面,与蜜杵二千下,制作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饮服十丸,每天服用三次,过段时间后再加到二十丸。需要注意的是,服药期间禁止食用生冷、滑物、臭食等。现代医学在研究过乌梅后发现,其对蛔虫有效果的同时对其他病菌也有抑制作用。并且乌梅炒炭还可以调治便血以及崩漏属虚症的病症;炒乌梅加上人参、茯苓、木瓜、赤石脂、禹余粮等,能够调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辩证的方剂中加入乌梅炭、蝉蜕等,调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形成的血尿以及蛋白尿经久不消的症状有显著效果。炎炎夏日,酸酸甜甜的乌梅备受人们喜爱,其中酸梅汤可以说是夏日必备饮品了。但是你知道酸梅汤是谁发明的吗?下面就为大家揭秘一下这项神奇伟大的发明。相传秦始皇在出席灭楚庆功宴后因为操劳过度,再加上饮酒过量导致食欲不振且腹痛难忍,宫中上下皆到处寻找良方。御医徐福为此使用了多种方法以及药材都没有出现好转,后来实在是不能再耽误下去了,情急之下他想到了乌梅调治食欲不佳的病例,就对乌梅投入了研究。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徐福发现如果将乌梅和山楂一起使用,则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考虑到秦始皇的身体状况比较虚弱,如果直接服用丸剂可能有点力不从心,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偶然的事件为徐福带来了灵感。随即他就在火上架起锅来熬煮乌梅和山楂,没想到制作成为汤饮之后服用效果也很显著。于是徐福就将制作好的汤饮盛给秦始皇喝,秦始皇服用后不仅食欲大增,肠胃比之前身体康健时还通畅,就对徐福进行了重重的奖赏。而他盛给秦始皇的汤饮酸甜可口,获得了“大秦第一浆品”的美称。从此之后酸梅汤就成了宫廷御饮,宝首人们推崇喜爱。既然乌梅这么好用,单单只是用来制作酸梅汤就有点暴殄天物了。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款乌梅的实用吃法,让我们能吃出康健的身体。·姜茶乌梅粥·
食疗组成:绿茶5克,生姜10克,乌梅肉3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把绿茶、生姜、乌梅肉加适量的水进行煎煮,然后去渣留汁加入粳米进行焖煮,等到粥快要熟的时候再调入红糖搅拌均匀就可以食用了。
该食疗方有温中散寒,杀菌止痢的作用,通常用来调治细菌性痢疾以及阿米巴痢疾。
·糖醋乌梅小排·
这是一道传统的地方菜,食材组成:肋排、乌梅。白糖、醋、生抽、料酒、红曲米、桂皮、八角、肉蔻、香叶、花椒、冰糖3、葱姜适量、清水适量。
首先把乌梅提前用热水浸泡半小时左右,用红曲米来上色,把红曲米放在大碗里面用炖排骨量的水进行浸泡。等到半小时汤色变红后,过滤掉固体留下液体,锅中加水放入排骨、葱姜、槐角、香叶、料酒一起煮开。
把煮开的排骨撇去浮沫捞出沥干水分备用,锅烧热之后放油放糖,小火熬成焦糖色加入排骨翻炒均匀,然后调入准备好的调料,再加入红曲米水没过排骨即可。放入冰糖、乌梅,大火煮开转小火焖煮半小时左右,大火收汁即可。
乌梅虽然好吃但是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是发热感冒以及经期。分娩前后的女性就要尽量远离乌梅,年龄较小的小朋友因为肠胃功能还不健全,尽量不要食用乌梅,避免乌梅的酸性对肠胃造成侵蚀。
长按识别下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