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肾脏损害。约50%以上SLE患者有肾损害的临床表现,肾活检显示肾脏受累几乎为%。肾衰竭是SLE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沉积是引起SLE肾脏损害的主要机制。
临床表现:
(一)蛋白尿:是狼疮性肾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二)血尿:以镜下血尿多见,持续肉眼血尿或大量镜下血尿主要见于肾小球出现毛细血管袢坏死、有较多新月体形成的患者。
(三)管型尿:1/3患者尿液中出现管型,且主要为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常见于严重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四)高血压部分狼疮性肾炎患者可出现高血压,且与肾脏病变程度有关,当存在肾内血管病变时,高血压更常见,甚至发生恶性高血压。
(五)肾衰竭:出现肾小球弥漫性新月体形成、毛细血管袢内广泛血栓、非炎症坏死性血管病变、急性间质性肾炎等病理改变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可并发急性肾衰竭。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易并发血栓,加剧肾功能恶化。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见。多数起病缓慢隐袭。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其基本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病情时轻时重迁延,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早期患者可无任何症状,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部疼痛和纳差;水肿可有可无,一般不严重。实验室检查多为轻度尿异常,尿蛋白常在1~3g/d之间,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可见管型。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慢性肾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个体间差异较大,故要特别注意因某一表现突出而易造成误诊。如慢性肾炎高血压突出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增生性肾炎(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感染后急性发作时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应予以注意。
三、IgA肾病
IgA肾病(IgAN)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
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见。起病前多有感染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其次为消化道肺部和泌尿道感染。部分患者常在上呼吸道感染后(24~72小时,偶可更短)出现突发性肉眼血尿,持续数小时至数日。肉眼血尿发作后,尿红细胞可消失,也可转为镜下血尿;少数患者肉眼血尿可反复发作。
尿沉渣检查常显示尿红细胞增多,相差显微镜显示变形红细胞为主,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但有时可见到混合性血尿。尿蛋白可阴性,少数患者呈大量蛋白尿(3.5g/d)。血清升高者可达30%~50%。
编辑者:郝悦,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
郝悦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