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临床上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其中大多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程多在1年以内,表现为自发的恢复过程,临床上通常所讲的急性肾炎即指此类而言。
急性肾炎的病因大多数与溶血性链球菌有关,因为临床研究发现:
急性肾炎常在遍桃体炎、咽炎、猩红热、丹毒、化脓性皮肤病等链球菌感染后发病,其发病季节与链球菌感染流行季节一致。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中耳炎)约占60%~70%,皮肤感染占10%~20%。国内报告的急性肾炎例的前驱症种类作了统计,证实上呼吸道感染及农皮病占绝大多数。
病人血中抗溶血性链球菌溶稒素“0”滴度升高。
在感染季节用抗生素控制链球菌感染可同时减少急性肾炎的发病率。
有人报道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在早期急性肾炎患的肾小增殖的系膜细胞及内皮细胞内查到链球菌抗原。
但并不是所有链球菌都能引起肾炎,只有所谓”致肾炎菌株”的A族溶血性链球菌才能引起本病。
这种特殊的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人体后,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经血液循环沉着于肾小球局部而引起急性肾炎。因此,急性肾炎是链球菌感染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并非链球菌直接侵犯肾脏,所以它并不是发生于链球菌感高峰期,而是经过了起病后1~3周的潜伏期才发病,符合一般免疫反应的出现期。
急性肾炎的病理特点是,肾脏肿大,色灰白而光滑,故又称“大白肾”,表面可有出血点,肾小球呈灰色点状。显微镜检查:大多数患者呈急性增殖性、弥漫性病变,肾小球呈明显的炎症性改变。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