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肾脏病杂志
性别:男
年龄:27岁
病史:因“发现血尿蛋白尿2年余,腹泻、腹胀10d”入院。
临床资料:年患者着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行肾活检穿刺。病理诊断:局灶增生型IgA肾病(IgAN),LⅢ级,牛津分级M1E1S0T0(图1)。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尿蛋白逐渐转阴。患者共服糖皮质激素1年,吗替麦考酚酯14个月。本次入院前10d,患者出现腹泻腹胀,水样便,伴上腹痛,于门诊复查再次出现血尿、蛋白尿,入院后查胃镜提示食管多发溃疡。
图1第一次肾活检,A:PAS染色(×);B:Masson染色(×)
检查:
内镜病理:食管慢性黏膜炎,中度炎性反应,中度活动,伴局部糜烂,复合溃疡病变。经消化科会诊考虑白塞病(BD)消化道表现。追问患者自年起出现反复出现口腔溃疡,眼炎,生殖器溃疡,面部皮肤痤疮样皮疹,皮肤受损后皮损边缘溃疡、脓疱,多处就医无果,偶用糖皮质激素有效,自患肾病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上述症状再未发生。根据年制定的诊断标准,且暂无恶性疾病诊断依据,考虑诊断为BD。
患者现有BD消化道表现并肾病复发,遂决定行第2次肾活检穿刺,结果提示:患者符合IgAN诊断标准,在轻度慢性病变基础上(8.1%肾小球球性硬化及5.4%的纤维-细胞性及2.7%纤维性新月体形成、轻度小管间质纤维化),可见少量急性病变(5.4%的细胞新月体及少量红细胞管型);与第1次肾活检结果比较,患者肾脏病变略有进展(图2)。鉴于患者有BD病史,提示继发性IgAN的可能。给予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口服治疗。
图2第二次肾活检,A:PAS染色(×);B:Masson染色(×);C:IgA免疫荧光(×)
诊断:白塞病合并IgA肾病。
讨论:
本例IgAN患者为年轻男性,在停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出现消化道症状,同时肾病复发,给予查胃镜发现可疑BD消化道表现,追溯病史进一步明确BD诊断。提示IgAN诊断的同时应注意查找继发因素,明确IgAN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以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BD与IgAN的关系尚不清楚。国内外文献报道,BD肾脏受累发生率为1%-29%,数据波动很大,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到终末期肾病。BD合并IgAN患者中BD症状可早于或与IgAN肾脏损害症状同时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单纯血尿和(或)蛋白尿,也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急性或进展性肾炎;重复肾活检发现原有IgAN病理加重,甚至出现原本为轻微病变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转型为IgAN。本例患者两次肾活检均诊断为IgAN,而第2次纤维化程度加重。BD合并IgAN治疗除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减缓肾脏病进展也有一定的疗效,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极少部分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病情进展主要与忽视血尿蛋白尿、反复合并感染相关。
BD的发病机制未明,IgAN的发生同样被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关于BD合并IgAN可能的机制如下:
免疫机制紊乱
BD的免疫学特征主要有淋巴细胞功能紊乱、中心粒细胞过度活化、血栓形成相关的血管损害及细胞因子改变等,而辅助T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可以促使免疫功能紊乱。IgAN的发病时或前期常有黏膜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黏膜(或固有)免疫通过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白细胞等识别病原体,以进行吞噬及调节。成熟的树突细胞与淋巴细胞交互作用,促进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及抗体合成。先天免疫的失常可导致黏膜消除抗原的失败、IgA合成的改变及炎性反应。
EB病毒(EBV)感染
有研究发现BD患者外周血中E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而又有研究发现EBV转化IgA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形成的永生化B淋巴细胞系分泌的IgA分子保持了EBV转化前糖基化缺失的分子特性,并提出该细胞系可作为研究IgAN中IgA1分子糖基化异常机制的细胞学模型。
氧化应激学说
有研究发现,BD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丙二醛(MDA)、总氧化应激(TOA)和氧化应激指标(OSI)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总抗氧化应激(TAS)则低于健康对照组。IMA与MDA、TOA、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血管受累的患者IMA水平升高。提示BD患者氧化应激增加而抗氧化能力降低。异常糖基化IgA或IgA多聚物培养的系膜细胞和IgAN患者肾组织中细胞内信号的激活可以引起氧化应激;IgAN患者血清和红细胞中脂过氧化物、MDA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均减少,其氧化抗氧化失衡;氧化应激的增加和终末氧化蛋白产物产生与蛋白尿及IgAN疾病恶化有关;全身性氧化应激能增强IgAN异常糖基化IgA的肾毒性。氧化剂不仅与小管间质的损伤有关,且还与疾病的进展有关,也和肾小球的初期损伤有关。
小结:
BD合并IgAN虽然少见,但两者存在关联,这可能与免疫机制、感染因素、氧化应激等有关。目前的研究尚不能明确,有待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论证。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