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是导致成年人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原因,其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GBM)上皮细胞侧可见较多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MN,p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MN,sMN)。其中pMN主要是由足细胞抗原的自身抗体引起,在膜性肾病中占70%-80%。抗肾小球足细胞上的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主要靶抗原,约占75%-80%,其他小部分原发性MN由其他抗原所致。而随着年抗PLA2R抗体的首次报道将pMN的认识带入了全新时代,短短几年时间,抗PLA2R抗体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的pMN标志性抗体。同时,通过检测肾活检样本中的PLA2R抗原和血清中的抗PLA2R抗体使MN有了更为精确的分类和定义,可不再使用原发性或特发性进行描述,而是分为PLA2R阳性或阴性。同时,PLA2R的发现也改变了患者的管理方式,定期监测抗PLA2R抗体水平,有助于临床跟踪随访和病情评估。
pMN是最常见的以肾病综合征为特点的肾脏疾病。蛋白尿增加,长期的肾衰竭风险,同时伴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与继发性膜性肾病不同,继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感染,药物治疗,滥用,吸毒,胶原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病以及肿瘤的继发病(并发症),并可随着潜在疾病的治疗而改善。pMN是作为一种独立疾病治疗的,尤其是对伴有肾病综合征和高渗性的pMN。
针对PLA2R抗体的检测,现有基于转染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IFT)和基于重组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法两种方法,检测的特异性可达99%,敏感性80%。
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临床应用
从上述可以看出,抗PLA2R抗体不仅是pMN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对于鉴别诊断pMN和sMN、疾病活动度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其临床意义除了疾病诊断外,通过抗体滴度的检测还能够对疾病治疗及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同时年KDIGO肾小球肾炎诊治指南提出对于具有临床表现且血清学抗体检测阳性患者可免做肾活检。
对膜性肾病的治疗,将来可以探索针对磷脂酶A2受体及其抗体的靶向治疗。还可以通过运用免疫吸附来快速清除循环中的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来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