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故宫给我们的印象与现在经常看到的这个会卖萌的皇帝完全不同,权威、庄严、文化、等形容词中不会有一个跟“有趣”相关。
但是这几年一个个“故宫淘宝”让我们眼前一亮,这些“很不故宫”的产物,却纷纷成了爆款。
▲“朕知道了”纸胶带
——想必大家已经中毒许久了
▲“如朕亲临”系列行李牌/卡套
——妥妥的霸气侧漏。
▲朕想你系列创意折扇
——用了也算你半个伪皇上。
▲朝珠耳机
——过气网红表示很惆怅
▲谜之伞
——突然有了盼望下雨的冲动
想不想尝鲜下来自
故宫御膳房的美食!
在悠久多元的故宫文化中,除了以上那些有趣的物件,还有来自宫廷的美食文化独到而神秘。养生专家乾隆帝喝八珍粥养脾,后宫妃子们通过莲子芡实菱米粥米排除邪气……
这些只在古装剧中为观众眼熟的皇家御膳,如今却通过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
对于吃货来说,想品尝到古装剧里常常看到的宫廷吃食现在不是梦了,紫禁城里去年的这个时候就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发布会——主角是带有宫廷特色的系列食品。发布了一系列清代古方膳食。
继卖萌走红的“故宫淘宝“
这次让我们感受下来自故宫
“紫禁城生活美学”的
“朕的心意”
养心殿精品佛手
佛手膏/佛手果
——药食同源,宫廷上品!
▲清朝任薰《灵芝佛手图》
(现为南京博物馆藏)
宋代以来,风俗画和宫廷画上
已经可以看见佛手的身影,
常作为室内陈设,
摆放在供奉案头或香几上。
佛手是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是香橼的一个变种,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因地区不同大概会分为金佛手、兰佛手、云佛手之类,广东也叫「合拳」,老外还称其「释迦牟尼佛手」。
佛手可观赏、做中药,或制成凉果出售,
剪下后置于案几,也可数月不萎,香气如前。
潮汕老话“百年老香黄,身价抵黄金”。佛手又名“老香黄”是常用的中药材。其果实干片有清香气味,味微甜稍带苦,性味辛、酸、无毒,能理气化痰,舒肝和胃的功效,主治痰饮咳嗽、胸闷脘胀、肝胃气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皇上、太后、娘娘们都喜欢
日理万机又文采奕奕的非典型性“诗人”乾隆还曾亲自写下“佛手香且洁”这样翻箱倒柜才知道有的诗句!
三清诗·乾隆
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
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
↑↑↑没错,就是朕的御笔大作!
宫廷之中,上至乾隆、慈禧
下至各宫嫔妃都对佛手甚为喜爱。
宫里的佛手被赏赐给
受宠的妃嫔做观赏闻香使用
娘娘的“连连看”玩得真是,
手不累么?
“哈哈哈皇上赏我的手还多着呢
看到我身后那一大盘了么”
......
古代富二代的炫富道具
佛手这玩意儿自古就贵,只看闻不吃,
平民只摆得一两个,富贵人家才盘盘堆叠。
文人雅士嫌弃堆盘土豪,特意写文抨击,
认为只摆一两个最清雅,
同时还引出一番争论,
比如「佛手与香橼不同摆最上乘」等等妖理论。
呐,这组羞羞图上也随处可见佛手和香橼,与山茶、梅、南天竹摆放在一起。
盛放的盘子和堆叠姿势都十分讲究
如实地反映了古代富二代炫富撩妹
的动人场景
佛手能吃,也是老祖宗告诉我们的
清代《花镜》有记载:
「直接鲜食不如柑橙,多是切片、晒干、制药、制蜜饯,取其瓤,拌以白糖,或可做汤,除酒渴」
短短十几字差不多概括了佛手的精华吃法。佛手口感是有点凉凉的,类似陈皮一样,吃到嘴巴以后会有回甘,甜甜的,嗓子会很舒服。
命御膳房呈上
佛手膏、佛手果
近日皇上总和大臣商议朝政,连着几日喉咙都沙哑了,听闻太后以前经常给皇上准备清凉润嗓的佛手果蜜饯。臣妾也特命御膳房去广东挑选了优质佛手果,不管是花还是果实,香气和口感都是不错的!
最近比较流行什么「佛系追星」「佛系购物」的说法,佛手绝对属于「佛系水果」一列,它的味道谈不上美味,不试着吃吃也是有点遗憾的呢。
↑↑↑皇上吃一碗就够了吧,
朕要维系皇家颜面的好嘛?!
本宫命人在宫外找到一位匠人,此人承接师门三十年积淀的传统工艺,制出的佛手果“闻起来香气宜人,吃起来果肉Q弹、清润爽口”真正是药食同源的果中仙品!
佛手产自韩江两岸饶平县北部山区,该地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宜佛手生长,并严格按种植标准栽培,品质优良!
本宫还让御医给配了中医草本的养生配方
绝对滋补龙体!
佛手膏也是手工筛选,漂洗浸泡脱盐,依古法熬制无色素添加,膏汁浓稠但入水即化,含之生津,膏香四溢
朕实在不知道怎么疼你
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州佛手果制作技艺被评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那么,怎么买买买呢?
▼
佛手果/佛手膏
养心殿精品
甘甜润喉化痰理气!
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立即购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