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它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免疫性疾病。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而病理改变不一,预后不尽相同的原发于肾小球疾病的总称。主要症状特征有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
多数病人起病缓慢,常呈慢性进行性过程,少数可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多于2~3年或20~30年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在引起终末期慢性肾衰的各种病因中,慢性肾炎占居首位。慢性肾炎属中医的“水肿”、“阴水”、“腰痛”、“虚劳”等范畴。
本病主要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常有关,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水泛,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致使体内水精散布及气化功能障碍、水湿逗留或泛溢。病久阳损及阴,肾阴亦亏。
肾阴久亏,水不涵木,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证候。气阴两亏,血脉为之受阻,可见瘀血之症。本病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脾肾衰败,浊阴内盛的危重证候。
本病的诊断要点:
1.起病缓慢,病情迁延,临床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或显微镜检查尿中有红细胞、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病程在1年以上,排除继发性肾病、感染性肾病及其他慢性肾脏疾病,均可考虑本病。慢性肾炎因其病程长,有的甚至可达数十年。因为肾单位逐渐受破坏,所以晚期常出现肾脏萎缩、肾功能衰竭。
2.根据临床表现可进一步分为以下五型普通型:
轻度或中度水肿型:可伴有中等程度的血压升高;尿检查可有中等程度的蛋白尿(+~++),尿沉渣检查红细胞常超过10个/高倍视野,并有不同程度的管型尿;肾功能常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夜尿增多,尿浓缩功能下降,尿渗透压下降,尿比重(相对密度)低于1.,氮质血症;大部分患者有乏力,纳差,腰酸,贫血。
高血压型:具有普通型的表现,但以血压持续性、中等程度以上升高(特别是舒张压升高)为特点;水肿及尿检查改变较轻;肾功能多有中度甚至更重的损害;眼底检查,常见有视网膜动脉细窄、迂曲、反光增强及动静脉交叉压迹现象和絮状渗出物。
肾病型:中度以上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可有高血脂症。可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血尿、贫血、肾功能不全表现。
混合型:同时具备以上三型的临床表现特点。
急性发作型:常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起病急;水肿、血压增高,可有肉眼血尿,尿蛋白(+~十十十)不等,可有管型;经休息及
对症治疗后缓解,也可自行缓解,缓解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及贫血表现。
3.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辨证:
1.肺肾气虚,水湿逗留症状:面色萎黄旦见浮肿,水肿较轻,但持久不退,少气无力,易感冒,腰脊酸痛。舌质淡,苔薄白润,有齿印,脉细弱。
证候分析:肺主宣发以通调水道,肺失宣肃,水气阻滞而见面部浮肿;卫外之气不固则易感冒;肾主水液以化气行水,肾虚失养,精气不充而见面色萎黄、少气无力、腰脊酸痛;舌质淡、苔薄白润、有齿印、脉细弱为肺肾气虚,水湿内滞之象。
2.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症状:周身浮肿明显,可伴胸水、腹水,腹胀尿少,面色白,畏寒肢冷,神疲倦怠,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腰脊酸痛或胫酸腿软,纳呆或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腻,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人之水液输布有赖于脾气运化,肾阳蒸腾。脾肾阳虚则阳气失于布敷,水湿内停故周身浮肿明显,可伴胸水、腹水、腹胀、尿少;脾肾阳虚则肢体失于温煦,腰失所养,故面色眈白、畏寒肢冷、神疲倦怠、腰脊酸痛或胫酸腿软;阳气不足冰气不得温化,健运失常,湿浊不得外泄,故内聚则纳呆或便溏;肾虚则精关不固则见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舌淡胖、有齿印、苔薄白腻、脉沉细或沉迟无力均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之象。
3.肝肾阴亏,虚阳上越症状:眩晕头痛,五心烦热,面热潮红,耳鸣,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口干咽燥,腰脊酸痛,梦遗,月经失调,小便短涩,或有轻微浮肿,大便不畅。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证候分析: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则眩晕头痛、耳鸣、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阴虚有热,故见五心烦热、面热潮红、口干咽燥;肾虚精亏,则腰脊酸痛、梦遗、月经失调;肝肾阴亏,则小便短涩、大便不畅;肾虚气化故有轻微浮肿;舌红少苦、脉弦细或细数为肝肾阴虚之象。
4.气阴两虚,瘀血内阻症状:面色无华或面色晦黯,少气乏力或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舌偏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或细涩。
证候分析:久病耗气,阴血亦亏,血脉为之阻滞,则见面色无华或面色晦黯;气虚则少气乏力或易感冒;阴虚则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气阴两亏,虚热内生则舌偏红少苦、脉细或细数;血脉不畅而脉细涩。
5.脾肾衰败,湿浊蕴盛症状:面色晦滞而浮肿,精神萎顿,形体消瘦,胸闷腹胀,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尿少或小便清长,腹泻或便秘,甚则躁扰不宁,昏迷抽搐。舌淡胖,苔薄白腻或灰黄腻,脉沉细或弦细。
证候分析:元气极虚,脾肾衰败,湿浊内蕴,故面色晦滞而浮肿、精神萎顿、形体消瘦;浊阴不降则胸闷腹胀、纳呆厌食、恶心呕吐;肾关不利则尿少或小便清长;脾虚运化无权则腹泻或便秘;湿浊上扰清空则躁扰不宁、昏迷抽搐;舌淡胖、苔薄白腻或灰黄腻、脉沉细或弦细是脾肾衰败,湿浊内盛之象。
百草活肾三联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田丰,男,年生,出身中医世家,自幼苦读医术,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世家从小受长辈熏陶,后期进修全国协和医科大学。从事研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类疾病,免疫力疾病。临床工作40余年,以扎实、渊博的医学理论知识认真钻研,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不断学习新疗法,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医药治疗风格,并总结出多例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良方。在中医杂志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多篇被评为医学优秀论文,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独特见解。经过大量的治疗患者经验总结出“百草活肾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显著,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百草活肾三联疗法”百草活肾三联疗法是根据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深入研究(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其中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有大篇幅的治疗见解及经典方剂)后独创的疗法。田丰主任参考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剂方义,再结合自己的40余年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组方,经过多年临床摸索,自创百草活肾三联汤为代表的经典组方秘方。再加上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于药物增减的把控已臻化境。对于各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显著。
第一步,温补脾肾,澄源复本,患病免疫紊乱状态,恢复机体免疫平衡,中药调理脾胃使得人体有一个良好的吸收能力,肾虚则免疫功能低下.是整个肾脏病病机的基本点.免疫平衡系列药物之扶正固本,温补脾肾能够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血行畅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症状得以好转。
第二步,活血化於,舒经通络——清除凝血,免疫复合物修复肾小球
肾虚可致血瘀。肾阳为诸阳只根本,肾阳不足,则血脉失于温运,凝而不通,不通则成於,温补肾之元气,温运而脉,又能活血化瘀,且诸药皆为调节免疫性中药,活血化瘀同时可增强免疫功能及抑制免疫过高反应。在脾胃功能虚损较轻或是运化能力尚可,可以兼顾肾精的问题,根据患者个人病情体质情况也可一二步同时进行。
第三步,益肾泄浊,温阳利水,激活再造肾功能。
肾者,水脏,主汽化水液。肾主水而开窍在阴,因为溲便知道。饱冷肾损,故小便白而浊也。肾之阴阳失调,汽化失常,开盍不利,输布排泄障碍导致水液滞留,则水湿犯泛滥,浊而为毒。尿液中有毒的物质的滞留可引起全身的电解质紊乱。
通过第三步的治疗可排除湿浊,全面平衡机体内环境。肾功能得以恢复正常,后加以修复正气,固本培元,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医理论中有这么两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即人体的抵抗力。祖国医学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人体的正气旺盛,如功能正常,气血充沛,卫气固密,使得外邪的侵袭得到防御,不易发病。
田丰大夫根据古代经典名方的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不断潜心研究,根据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理论治疗经验三步结合即“百草活肾三联疗法”来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其成分的天然性、无副作用,配方的独特性、效果的可靠性、逐渐被广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认可并接受临床已治愈上千名患者。获得广大康复人们的称赞.有效率达85%以上。
“百草活肾三联疗法”经临床应用和总结,它对以下八大病症有非常好的理想疗效,它们是:(1)急性肾小球肾炎(2)原发性肾病综合症(3)慢性肾小球肾炎(4)慢性肾盂肾炎(5)肾虚症(6)肾囊肿(7)慢性肾功能不全(8)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北京肾病综合征治疗中心
健康-
疾病咨询症状查询病情分析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