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在广东将逐步得到解决
目前
广东45家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全部开工
提前3个月完成在年底前动工的任务
这意味着广东将增加45医院
在家门口就能看病
年1月16日,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决定通过3-5年努力,统筹全省各级财政亿元,其中省财政投入亿元,通过实施18个项目,完成“强基层、补短板”的任务,其重中之重是升级建设45所医院,使之成为县域次级医疗中心。亿!
赶紧来了解一下
这项关乎基层群众就医问题的大投入
将会如何安排?
项目定位:支持粤东西北和江门的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共14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37个县(市)、45家卫生院(含第二、医院)升级建设成为医院。
资源供给:增加县域医疗资源供给,打造县域次级基本医疗卫生中心,满足辐射范围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相关专科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复杂病转诊、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援。
项目范围:该项目在40-万常住人口的县(市)选一所、万以上常住人口的县(市)选两所卫生院升级建设成为中医院,加挂县第二(三、四、五)医院名称。项目建成后将新增病床00张,辐射农村人口万。
资金安排:45所卫生院升级建设各级财政共需安排81亿元,平均每个投入约1.8亿元;在用地保障方面,45家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中共有30家是异地迁建,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采医院用地等措施,规划出最好的土地和黄金地段,无偿拨付给项目,以保障升级建设用地。
这45家医院都在哪?
最全清单在这里!
快看看你家附近有没有
9月27医院(26家)↓最全清单在这里↓
9月27医院(26家)
9月27医院(19家)
35岁的阿强是连南瑶族人,年他被诊断患有慢性肾炎、尿毒症。医院无法进行腹膜透析,他一周需出外进行3次血液透析治疗,因此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年初,在广东省医院肾内科腹透团队的技术帮扶下,阿强完成了连南地区首例腹膜透析置管术,“晚上治疗,白天上班,我可以干活了。”阿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也对省城来的专家竖起了大拇指。
在“补短板”工作推进中,最大的挑战是人才储备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段宇飞这样说——
就拿45家卫生院升级建设为例,医院基本开业标准,建成后新增床位1万张,据此卫生技术人员缺口人,其中医生缺口人,护士缺口人。如果按强省标准,人员缺口更大。当前最紧急的是要满足开业要求。
医院输送专业技术人员
这45家医院怎样填补人才缺口?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明确
医院自主招聘培养一批,市、县医院储备分流一批,订单定向培养安排一批,医院下沉支援一批,开业抽调支持一批,建设区域医学检验、检查、诊断等机构共享一批等“六大措施”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其中,全省一揽子的人才培训方案已印发各地,各项目正在开展,包括规范化培训全科和助理全科医生名、转岗和在岗培训全科医生各名、订单定向培养本(专)科医生0名、培训0名产科医师及助产士、转岗培训名儿科医生等。
也就是说
医院每年派出
不低于全院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总数5%的卫生技术人员
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不少于1年
这一项规定的落实
可填补多名专业人才缺口
▲日前,医院名专家教授利用周末到梅州山区义诊。
薪酬待遇+发展平台=留住人才
解决了人才的来源问题
还要留得住他们
广东将主要从薪酬待遇和发展平台两方面下功夫
▲日前在广东省护理学会主办的一次义诊活动现场,一个孩子在学习心肺复苏技术。
薪资待遇——从年起,省财政按编制数核发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事业费;提高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标准,年达到每村每年2万元。
发展平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广东省财政按每个岗位每年6万元的标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安排补助资金,补助资金不纳入机构和个人绩效工资总量,吸引全科医生扎根基层。
岗位津贴——逐步提高山区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年达到人均每月0元。
完备的医疗设施、
专业的医疗人才,
在这项新举措下,
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有望从此成为历史!
文章综合自:广东生活圈、南方日报\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