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chronicinterstitialnephritis,CIN)又称慢性肾小管一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及小管(萎缩)慢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2、慢性间质性肾炎病因多种多样,说明它可通过不同机制致病。常见病因有:
①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感染所致CIN; ②理化因素损伤,如药物(镇痛药、含马兜铃酸类中草药、抗生素等)、重金属或放射线照射所致CIN; ③免疫性疾病引起,如干燥综合征所致CIN; ④代谢性疾病引起,如高尿酸血症、高草酸血症或高钙血症所致CIN; ⑤病因不明,如巴尔干肾病等。近年发现某些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木防己及马兜铃可引起CIN。
3、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症状
慢性间质性肾炎多缓慢隐袭进展。患者常首先呈现肾小管功能障碍。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肾性糖尿;远端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导致夜尿多,尿比重及渗透压减低;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导致肾小管性酸中毒。随后亦将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血肌酐逐渐增高,直至进入尿毒症。与肾损害同时常伴随出现高血压及贫血。(常较早出现贫血,肾脏B超具有肾脏萎缩、肾实质变薄以及双肾不等大等特征。)患者尿常规一般仅轻度异常,呈现轻度蛋白尿,少量红、白细胞及管型。
4、治疗:对于早期慢性间质性肾炎,应积极去除病因,控制感染,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处理原发病。若出现慢性肾衰竭,应予非透析保守治疗,以延缓肾损害进展;若已进入终末期则应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对并发的肾小管酸中毒、肾性贫血及高血压,应对症纠正酸中毒、纠正贫血及降压等治疗。目前临床上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5、药物性肾损害与哪些药物有关?
抗生素及磺胺类:①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以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毒性作用最强。②青霉素类:各种半合成青霉素均可诱发肾脏损害。③头孢霉素类:以第一代头孢霉素最明显。④多黏菌素⑤四环素族:增加蛋白分解加重氮质血症。⑥两性霉素B。⑦万古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lDs):包括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布洛芬、保泰松、萘普生(甲氧萘丙酸)、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喜乐宝等。
X线造影剂:主要为含碘造影剂。
抗肿瘤药物:包括顺铂、氨甲蝶呤、链氨霉素、亚硝基脲类(卡莫司汀氯乙环、己硝脲)。
利尿剂:包括渗透性利尿剂及呋塞米。
中草药、:主要有马兜铃、木通、防己、厚朴、细辛、益母草等。
其他药物:如青霉胺卡托普利避孕药、环孢素、肾上腺素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