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
可分为: 1.原发性(病因不明)——占大多数,是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 2.继发性(全身性疾病如SLE、糖尿病等累及肾小球) 3.遗传性(异常遗传基因所致) 一、发病机制 多数肾小球肾炎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免疫机制是始发机制,在此基础上炎症介质参与,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 1.免疫反应 (1)体液免疫——已得到公认,通过两种方式形成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IC):
基本过程
IC在肾小球沉积的部位
①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
外源性抗原(如致肾炎链球菌的某些成分)或内源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CIC;CIC沉积于肾小球,激活炎症介质后导致肾炎
系膜区和(或)内皮下
基本过程
IC在肾小球沉积的部位
②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血循环中游离抗体(或抗原)与肾小球固有抗原或已种植于肾小球的外源性抗原(或抗体)相结合,在肾脏局部形成IC,导致肾炎
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侧
(2)细胞免疫:尚不肯定。 2.炎症反应。 3.非免疫机制的作用。 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类 1.临床分型 (1)急性肾小球肾炎(GN); (2)急进性GN; (3)慢性GN; (4)隐匿性GN: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 (5)肾病综合征。 2.病理分类:
肾小球疾病病理学分类标准(WHO,)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病变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病变
弥漫性GN
1)膜性肾病
2)增生性肾炎
①系膜增生性GN②毛细血管内增生性GN③系膜毛细血管性GN④新月体性和坏死性GN
3)硬化性GN
·尽管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常难以有肯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肾活检是确定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必要手段。 ·但正确的病理诊断必须与临床密切结合。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
· ·一、病因 ·主要是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A组12型等)感染所致,常见于上感(常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男多于女。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预后大多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 典型者具有以下表现: 1.尿异常 (1)血尿: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40%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 (2)蛋白尿:轻、中度,少数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大量蛋白尿。 (3)其他:早期可见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稍增多;常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 2.水肿 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水肿见于80%以上患者,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 3.高血压 约80%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水钠潴留有关,利尿后可恢复正常。少数可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 4.肾功能异常 尿量减少,甚至少尿。见于起病早期。仅极少数为急性肾衰竭。 5.免疫学检查异常 ·起病初期血清补体C3下降,于8周内渐恢复正常,对提示本病意义很大。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可升高。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于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伴血清补体C3下降,病情于发病8周内可逐渐减轻至完全恢复正常者,即可临床诊断。 肾活检的临床指征: ①少尿1周以上,或进行性尿量减少伴肾功能恶化者; ②病程超过2个月而无好转趋势者; ③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病综合征者。 2.鉴别诊断
需鉴别的疾病
鉴别点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肾小球疾病
其他病原(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后急性肾炎
多数临床表现较轻,常不伴血清补体降低,肾功能一般正常
需鉴别的疾病
鉴别点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肾小球疾病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除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外,常伴肾病综合征,病变持续无自愈倾向。可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8周内不恢复
系膜增生性肾炎(IgA及非IgA肾病)
血清C3正常,无自愈倾向。IgA肾病患者潜伏期短,可在感染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肉眼血尿,血尿可反复发作,部分患者血清IgA升高
需鉴别的疾病
鉴别点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除急性肾炎综合征外,常早期出现少尿、无尿及肾功能急剧恶化
全身性疾病累及肾脏
SLE及过敏性紫癜导致的肾炎
伴其他系统受累
四、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 ·注意:不宜应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低盐(每日3g以下)饮食。明显少尿的急性肾衰竭者需限制液体入量。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2.治疗感染灶 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病情稳定后应考虑做扁桃体摘除,术前、术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 3.对症治疗。 4.透析 仅适用于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者。由于具有自愈倾向,一般无需长期维持透析。
第三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
一、概念 指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骤进展,短期内达到尿毒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速记(TANG)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炎综合征+ARF 二、常见病因 ①原发性急进性GN——半数以上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为病毒感染,少数为链球菌(注意:与急性GN不同); ②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SLE); ③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膜毛细血管性GN)的基础上形成广泛新月体,转化而来。 病理分3型: I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血中存在抗GBM抗体。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血中存在CIC。 Ⅲ型——少或无免疫复合物型,80%患者血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衰竭 ·确诊依靠病理诊断:标准——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新月体占肾小囊面积50%以上)形成。 ·急诊检测血清中抗GBM抗体和ANCA(+),对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鉴别诊断
需鉴别的疾病
鉴别点
引起少尿型急性肾衰竭的非肾小球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明确的肾缺血、肾毒性药物或肾小管堵塞等诱因;临床无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用药史或过敏史;肾小管和肾间质损害的表现,如有与肾功能下降不平行的贫血(贫血相对较重)、肾性糖尿、低血钾和酸中毒
梗阻性肾病
无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B超、膀胱镜检查和逆行尿路造影可证实梗阻存在
引起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其他肾小球疾病
继发性肾炎(SLE/过敏性紫癜)
相关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肾活检
重症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和系膜毛细血管性GN
需肾活检
四、治疗 1.甲泼尼龙冲击疗法——适用于所有RPGN,但对Ⅱ、Ⅲ型效果较好。 ·具体用法:静点,10~15mg/(kg·次)(一般~mg),每天或隔日1次,共3~4次为一个疗程。必要时可再用1~2个疗程。接着口服泼尼松1mg/(kg·d)(40~60mg/d),并于数周后逐渐减量。 2.细胞毒药物——常用环磷酰胺(CTX),对Ⅱ、Ⅲ型效果较肯定。 ·用法:CTX2mg/(kg·d)(一般~mg/d),总量8g左右。也可应用CTX静脉冲击。 ·其他还有盐酸氮芥、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等。 · 3.血浆置换——I型RPGN的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威胁生命的肺出血,特别是ANCA相关的RPGNⅢ型,作用较为肯定、迅速。 ·强化血浆置换——每天或隔天应用新鲜血浆或5%白蛋白将患者血浆置换出2~4L。 ·一般置换10次左右,方可使抗体转阴。 4.其他 (1)免疫球蛋白:大剂量(0.4g/(kg·d),连续用3~5天)静滴可短期控制免疫炎症反应。 ·主要用于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有明显感染性疾病而不能耐受强化免疫抑制疗法者。 · (2)肾移植:病情平稳后半年可考虑肾移植。Ⅰ、Ⅲ型应在血清抗GBM、ANCA抗体转阴后半年方可进行。
阅读推荐:
年星恒教育临床专业高清课程招生
为了快速过关请看执业医师包过课程(点击查看)
◆通关秘籍◆
为了更好得给大家做好备考战斗的后援工作,周老师联合星恒教育为广大考生倾情推出在线视频课程学习班,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习情况的同学,我们有《精品全程班》、《VIP无忧通关班》、《面授保过班》等多种班型与您适配,视频课+题库+内部资料+督学群,超强实力助你医考一次通过!
1、课前大纲解析,复习前全面解读大纲题型、分值变化,紧扣命题思维,不打无准备之仗!
2、系统强化、实践技能、考点串讲、考前突破、精准押题,课程中的学习进度层层递进,稳扎稳打有规律有计划,只要更上课程节奏,一举通关不是问题!
3、强大的督学体系,把懒散、拖延的习惯扼杀在摇篮,班主任督促学习,学员群并肩前行,为你铲除通关路上最大的阻碍!
我们秉承“轻、优质、有效”为原则,只要跟着我们的学习节奏,过关就能手到擒来!报读咨询周老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