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两年前,高先生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发现尿蛋白有两个“+”,到肾内科进一步检查后,被确诊为慢性肾炎。
即将当爸爸的他,从起初的按时做检查,到后来的麻痹大意,不当回事,加之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游戏玩到半夜又经常吃烧烤。
好景不长,医院做检查时,显示血肌酐指标严重超标,肾小球滤过率指标明显下降,这意味着,他的肾功能已经衰竭,发展成了尿毒症。
3个月慢性肾炎变尿毒症,对于28岁的小高来说是晴天霹雳。因为对自己的病不重视,没有定期检查,还经常熬夜吃烧烤,慢性肾炎病情迅速加剧。
案例二:
今年只有24岁的小丽突然头疼、喘不上气、呕吐,去医院后被查出患有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逐渐恶化已经进入尿毒症,只能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十分隐匿,有的患者平时没有症状,也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所以像小丽这样一发病就到了尿毒症期,让人感觉十分“突然”,实际上病程已经很长了。
从以上真实案例不难发现,皆因对自己的身体不重视,不定期做检查而致。因此尿常规检查要尽早开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尿蛋白质有“+”号要小心
尿常规检查主要看两个指标看是否罹患肾小球肾炎,一是看红细胞,二是看蛋白质。当蛋白质有“+”号、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视野时,就要立即去专科就诊。
2.另外,作为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有损伤的常见指标,尿素氮和肌酐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一旦升高,则很有可能是肾脏功能受损的表现。
3.而且,很多人认为尿毒症就是没有尿,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其实很多尿毒症患者是有尿的,但是尿里只是水,排不出毒素,所以不能根据尿量判断病情轻重。
肾内科医生提醒:慢性肾病并发症患者增多,大部分是饮食不当引起的。日常的饮食管理和每月一次定期随访必不可少。
一旦检查出肾病也不要听之任之。慢性肾小球肾炎经过具体病理诊断,可通过口服激素、免疫制剂或者减少蛋白的药物来控制,虽不能治愈,但病情可控使之不发展为尿毒症。
定期体检、不滥用药、通过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其实都是对肾脏的保护。
更多精彩
?为什么这个中药可以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蛋白尿,而且非常著名
?慢性肾脏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尿蛋白药物?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慢性肾炎饮食有禁忌,医生:这些水果和蔬菜可以正常食用
莫塔什特西迪斯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