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与钾离子都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矿物质,它们在维持机体体液的渗透压、协调细胞内外的平衡、协助神经和肌肉的正常运作,保持其兴奋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膳食中钠、钾的摄入值给出建议,但目前中国普遍存在高钠低钾的饮食习惯,「重口味」对健康危害巨大。高钠膳食不仅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与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控制钠摄入、增加钾摄入已成为全球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共识。
钠钾摄入量对肾脏病有着重要影响。过多的钠摄入会减弱RAAS系统阻滞剂的作用,增加血压,还能增强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间接的对肾脏产生不利作用。一项对名肾功能正常的女性随访11年的结果显示,钠摄入量越高,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速度越快。一项对肾小球肾炎患者评估拉米普利疗效的研究表明24小时钠排泄量升高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ESRD)。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尿钠排泄量与ESRD没有相关性。导致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没有考虑到钾的摄入量,当钾的摄入量高时可以增加钠的排泄,从而降低血压,减少肾脏损伤。
但是目前钠钾摄入量都难以通过所进食的食物进行直接评估。既往研究证实,在饮食稳定的情况下,24h尿钠和尿钾排泄量与食物中钠钾摄入情况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被用作评估饮食中钠钾摄入量的金指标。有研究已证明尿钠/钾(Na/K)比值与血压的联系密切。在正常人群中,当钠摄入量高时,血压升高,但如果同时钾摄入量增加,尿中钠的排泄量就会增加,导致血压下降,幅度较单纯钾摄入高的人群更明显。但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并不适合高钠高钾饮食。
在一项对例慢性肾脏病患者24小时尿钠、钾浓度的研究中,随着尿钠、钾排泄量的增加,肾功能衰竭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50%等事件发生率增高,肾功能损害加剧,表明24小时尿钠、钾排泄量与CKD进展相关。
近期韩国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KNOW-CKD)相关结果发表在《Medcine》上。研究纳入了年2月至年1月期间7个临床中心的例非透析的1-5期CKD患者,排除例数据缺失及异常的病历,最终纳入例患者进行分析。由于当GFR低于15mL/min/1.73m2时,钾的排泄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处于15~90mL/min/1.73m2的例患者进行了二次分析。根据24小时尿Na/K比值将受试者分为四组(1组0.29;2组0.29~2.25;3组2.~2.96;4组≥2.96)。通过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腰围、BMI、TG和24小时尿蛋白评估肾脏预后,肾脏进展事件定义为GFR较基线下降50%和/或需要肾脏替代治疗,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与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尿Na/K比值对肾脏预后的影响。
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所有患者中,组3(尿Na/K比值在2.~2.96)发生肾功能进展事件的风险值为2.48(P=0.),组4(尿Na/K比值≥2.96)风险值为2.78(P<0.);在eGFR值处于15~90mL/min/1.73m2的患者中(n=),组3风险值为2.37(P=0.),组4风险值为3.27(P0.)。因此,该研究发现,尿Na/K比值越高,发生肾功能进展事件的风险越高。
此外,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在所有患者中,组3、组4无事件生存概率低于组1、组2(P0.);在eGFR值处于15~90mL/min/1.73m2的患者中(n=),组3和组4无事件生存概率同样低于组1和组2(P=0.);在两两比较中使用Log-rank检验,组1与组4之间比较的p值0.,组2与组4之间比较的p值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患者尿Na/K比值越高,总体无事件生存概率越低。
综上,本次研究在排除了GFR低于15mL/min/1.73m2的情况下,评估了尿钠和钾的排泄对肾脏疾病进展的影响,证实了24小时尿Na/K比值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疾病进展有关,发现CKD患者24小时尿Na/K比值越高,肾功能恶化越快。
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观察时间较短,没有准确评估其他影响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其次,24小时尿液采集标准不够规范。第三,没有单独分析尿蛋白定量可能影响肾功能的恶化程度。虽然该研究表明了24小时尿Na/K比值升高加速了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疾病进展,但由于研究方法、钠钾摄入量评估方法及饮食结构的不同,钠钾摄入量对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影响仍有待将来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Theratioofurinarysodiumandpotassiumandchronickidneydiseaseprogression.Medicine()97:44
编辑
徐德宇
题图
站酷海洛
投稿及合作
yuxiaoying
dxy.cn庞欣欣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