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咱教育人最纯净的心灵家园
人生是一场修行,书香为伴最美
人生是一场修行,当你烦恼时,当你开心时,当你生气时,都可以在书中找寻到答案。读书使人明理,读书可使人心智成熟。
入夜,泡一杯花茶,燃一枚熏香,打开轻缓的音乐,在柔和的灯光下读书,完成一次次心灵上的洗礼与升华……
年8月,我经历了父亲的突然离去,接着重病的母亲又因慢性肾衰竭住院治疗,医院会诊之后,最终选择进行腹膜透析……仿佛生命中的所有不能承受之痛全部压来,我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煎熬。对父亲的哀思总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这种感情在生病的妈妈面前又不能流露半分,我总是强作欢颜地和姐姐们一起照顾妈妈。在医院陪伴妈妈的那一段时间,是我和妈妈在一起朝夕相处最久的美好时光。待母亲病情稳定后,我便回到工作岗位,一切交于姐姐们照顾。
心中对父亲的突然离去总是难以释怀,于是我更加拼命工作,不让自己闲下来,我以为这样才不会思念。然而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枕巾……
我尝试从书中找寻答案,来治愈心灵。我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探寻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当呼吸化为空气》这本书正好解决了我心中的迷茫。作者保罗的人生深深地感染了我。他考上了斯坦福大学,醉心于文学和哲学的研究,可他想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的精神世界,于是弃文从医。他申请了耶鲁医学院,决定从零开始学习医学,去追寻生命的真谛。读书四年,再实践六年。在做住院医生的第六年,保罗拿到了斯坦福教职和科研岗,也拿到了终身教授的职位。他最终成为了杰出的神经外科医生。
不幸的是,就在他毕业前夕,他查出了肺癌晚期,成为0.%患病机率的人。保罗说“如果我还有两年,那我就去写东西。如果还有十年,那我就回去做手术,做研究。”保罗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帮助更多的人。“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最后的火焰,我也依旧想用它来照亮你眼前的路!”这是保罗对病人的誓言。
这本书像一束微光,给正处于黑暗迷茫中的我带来了生机。我忽然明白:生与死谁都逃不掉,我们可通过取舍来守住初心,在有限的生命中,掌控自己的人生,去帮助更多的人,来增加生命的厚度,拓展生命的宽度。
逝者已去,我内心的伤痛慢慢地平复。我开始思考怎样让活下来的人过得幸福,幸福的奥秘究竟是什么?
在有关幸福的著作里,伯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最为有名。罗素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活了九十八岁,一生笔耕不辍,写过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年,瑞典文学院特别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我奋斗的目标。
罗素是真正的大师,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能把深刻晦涩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本书里,我明白了不幸的人的特点,也能反过来指引我们寻找幸福的方向:
例如:不幸是因为欲望太多而能力不足;真正幸福的人,都懂得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不会顾此失彼。平静从容的生活才是快乐的源泉。嫉妒心太强,是所有不幸福的人的通病。
我突然理解了幸福的原理:减少对自己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